芍药栏边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熟睡的小伙子

頁數 : 1 2 >>

音樂會預告:OLD CHINA Presents《摩登南洋》 MODERN NANYANG  ◎  Stefano
演出信息 2009-11-17 15:50:58
Bookmark and Share

Modern Nanyang radiates a charm and allure of a continual link between the shore of China and that of the Nanyang. The water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ing of a melting pot of rich cultures, ever enriching, ever delighting.

50年代蕉風椰雨的南洋,肆意释放热烈且自由的生命本能。
穿著峇迪印花旗袍,隨著“搖擺樂”扭動着身姿,
吃著娘惹小吃,喝著法國紅酒……
關于這份時髦風情秀的印記,
摩登與懷舊始終相互交替融合著。

這是一場很“南洋”的摩登懷舊的歌樂盛宴。
歌者友弟將領銜與年輕新生代樂手,
試圖捕捉我們共同的“南洋”記憶,
給“摩登”注入新時代元素。
席間將提供風味十足地道的娘惹小吃,
讓你色香味全地徹底感受一次,
這懷舊的“摩登南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LD CHINA presents Modern Nanyang
Featuring: Yudi
Artistic Director: Chin San Sooi / Music Director: Stefano Chen
Music Arranger & Pianist: Yuan Leow Yunn / Double Bassist: Vincent Ong
Drummer: Charles Wong / Guitarist: Chien Vun Chieh

主演 ◎ 友弟
藝術總監 ◎ 甄山水 / 音樂總監 ◎ 陳穎豪 / 編曲 ◎ 阮柳韻
樂手 ◎ 鋼琴 / 阮柳韻. 貝斯 / 王詩湧. 鼓手 / 王子操. 吉他 / 陳文傑

Venue: Precious Old China Restaurant, 1st Floor, Central Market, Jalan Hang Kasturi, Kuala Lumpur
Dates: Dec. 3, 4, 5 & 6 .2009
Time: Wine & Refreshment 6:30pm / Show 8:30pm
Price: RM120 (incl.F & B )

預訂 Reservations 016 353 3998
咨詢 Enquiries 016 272 1968 / 03 2273 7372

Official Stylist: Victor Goh / Official Make-up: Stella-In

[ 點閱次數:55491 ]

音乐会预告:《普契尼·150》 (Puccini 150)  ◎  Stefano
演出信息 2008-07-07 18:48:55
Bookmark and Share
纪念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诞辰150周年音乐会
Puccini 150th Anniversary Concert



一百年过去了,
为何他的作品至今仍传唱不辍?
在歌剧风光不再的今天,
他又凭藉那些特质,
受到一代又一代听众的青睐?
借着普契尼150周年,“艺术家平台”将用最真挚的声音
把普契尼最钟爱的10个女人的爱恨情仇
与以往不一样的方式
感动推出!







日期: 2008年8月28日 时间: 晚8.00
地点: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咨询热线: 012-661 7654
票价:RM 50 / RM 70

“艺术家平台”(Artists Platform)每年都会精心策划举办主题性的音乐会,来满足爱乐者的期待。今年适逢歌剧大师普契尼150岁冥诞,随着美丽的旋律,我们再度来到意大利,一窥这美丽的国度,感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歌剧精髓。

懂得歌剧的人们,没有不知道普契尼这个名字的;若说是没有听过这个名字的,也应该听过他的咏叹调旋律:像电影《窗外有蓝天》(A Room With A View)和《哭泣的恋人》(The Man Who Cried)中优美的旋律,无一不感人至深,使人无法忘怀。已故英国著名指挥家比切姆(Sir Thomas Beecham)曾说过:“威尔第是意大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但普契尼更受到世人的欢迎”。因为普契尼对音乐情境的表达能力极强,精彩的剧本配上令人“任何时候听到都会感动落泪”的旋律,有“立即打动人心”的魅力。

作为十九世纪末真实主义歌剧流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普契尼,他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有半数以上的剧目仍然活跃于世界各大舞台。其作品追求题材真实,感情鲜明真挚,在处理女性题材方面的作品,尤为突显其对女人细腻的感知能力。虽然其作品不象威尔第的“恢宏庞大”,但很多人认为他是意大利继罗西尼之后除威尔第之外最伟大的音乐家。

此次“艺术家平台”向爱乐者推出的《普契尼·150》,集中展现普契尼歌剧中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通过四位年轻女歌唱家的演唱,呈现出普契尼最为人们熟悉的歌剧片段:《女妖》、《曼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托斯卡》、《贾尼·斯基基》、《修女安杰丽卡》、《燕子》和《图兰朵》。

此次纪念音乐会邀请了来自中国的李红和李洋、马来西亚的陈家仪和洪美枫四位古典乐坛的新生代女高音担纲演出,同时女声合唱小组将为歌剧片段伴唱。作为“艺术家平台”(Artists Platform)的艺术总监钟国廷,也将以钢琴伴奏的身份,作为当天晚上的全场钢琴伴奏。


"艺术家平台"(Artists Platform)
音乐总监——钟国廷(Chong Kok-Ting)

“艺术家平台”(Artists Platform)于2002年成立,旨在提供一个演出平台予马来西亚、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优秀的美声歌手,尤其是年轻的歌手,让他们有机会展现其歌唱艺术的同时,让更多马来西亚爱乐者,领略丰富多样且原汁原味的美声艺术。

这几年策划举办过多场主题性音乐会,如与中外艺术家合作的《圣洁的女神——歌剧片段音乐会》、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魔笛——精粹音乐会》、《法国艺术歌曲专场》、与歌德学院合办的《德国艺术歌曲专场》等音乐会,其中所涉略的曲目之广泛,无论是各国艺术歌曲还是歌剧,都备受赞誉。除了主推本土美声歌手,也邀请了新加坡、台湾和中国等地的优秀歌手同台献艺,相互促进演唱技艺,增进本土艺术视野。

节目单
Program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Se come voi piccina io fossi
若我如你般娇小

——选自歌剧《女妖》(Le Villi)◎李洋饰演安娜(Anna)

2.Butterfly Entrance "Ancora un passo "
蝴蝶进场“再爬过一个山坡”


3.Un bel dì vedremo
晴朗的一天

——选自歌剧《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洪美枫饰演蝴蝶夫人(Butterfly)

4.Si mi chiamano Mimi
我的名字叫咪咪

——选自歌剧《波西米亚人》(La Bohème)◎陈家仪饰演咪咪(Mimi)

5.Donte lieta usci
回到那孤寂的巢

——选自歌剧《波西米亚人》(La Bohème)◎李红饰演咪咪(Mimi)

6.Quando men'vo
漫步在街上

——选自歌剧《波西米亚人》(La Bohème)◎李洋饰演穆塞达(Musetta)


Interval 中场休息


7.Vissi d'arte
为艺术,为爱情

——选自歌剧《托斯卡》(Tosca)◎李红饰演托斯卡(Tosca)

8.In quelle trine morbide
挂满了柔软幕帐

——选自歌剧《曼侬·莱斯科》(Manon Lescaut)◎洪美枫饰演曼侬(Manon)

9.Chi bel sogno di Doretta
多蕾塔的美梦

——选自歌剧《燕子》(La Rondine)◎陈家仪饰演玛格达(Magda)

10.Signor ascolta
主人你听我说

—— 选自歌剧《图兰朵》(Turandot)◎陈家仪饰演柳儿(Liu)

11.Tu che sei gel di cinta
你那颗冰冷的心

—— 选自歌剧《图兰朵》(Turandot)◎李洋饰演柳儿(Liu)

12.Senza mamma and scena
没有妈妈的孩子

——选自歌剧《修女安杰丽卡》(Sour Angelica)◎李红饰演安杰丽卡(Angelica)

13.O mio babbino caro
我亲爱的爸爸

——选自歌剧《贾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

[ 點閱次數:32015 ]

古典器乐编配经典情歌男女合唱专辑《原醉》几首作品试听  ◎  Stefano   附影音/Podcast
京城纪事 2008-01-02 13:26:15
Bookmark and Share
上世纪末的古典情怀
一次唤起属于你我刻骨铭心的『原醉』
往事已逝,情怀尚存

往日已逝的醉梦
依然沉寂在暗影婆娑的流光记忆,
如湖泊上无法激起的涟漪,平静的走过,一生的守候。
所有不灭情恋,定格在曾经最为璀璨的瞬间,
从支离的钻石般碎片中拼出曾经的倒影,
唯剩你我心中音乐原醉。

长相守
Be Together Forever

曲◎林海 / 词◎金放、郑重 / 演唱◎陈颖豪、徐晨音

恋尽一生。大明宫词。
长安月下,醉梦清酒,恋悟桃花。
望不够那一眼的轻柔,挥不走梦般复叠的轮廓。
醉入风景的癫狂如无法捕捉的烟袅。
点亮心中烛光,逐赶摇灼飘绘的身影,带走与君相守的一生梦境。
隐藏如诗般的缠绵,无视被注定了纠绕的轮回;
理不清疯狂的缘由,终难割舍面具下带进的一生牵挂。
谁说过,曾经相遇,总胜过从未碰头。
一人的痴愿难圆两人的缘分,何叹因缘的捉弄?
牵引的缘分,无言感悟,相思如风,一切似乎开始得太早。

夜夜夜夜
The Lonely Nights

词曲◎熊天平 / 演唱◎陈颖豪

最终,结束了无关,哪刻开始的我的梦……
带走了,留给过往的脚印,还有碎了的,飘散在风中无法抓住的回忆。
牵强的尽头,最终逃不过得来自己的奚落。
固执的温度,会带来独守凋零的寂寞。
转过的背后,丢弃就此失魂的钟摆,慢慢,融化时空的风景。
谁在乎,捧起的碎片,懂得固执划破手心的痛楚?
坚持过多少才懂得?
有种微笑会来自痛苦,有种寂寞因喧闹而期待过的幻想,
和伴随生命中那种曾自认的幸福。

白月光
Pale Moonlight

词◎李焯雄 / 曲◎松本俊明 / 演唱◎陈颖豪

光斑触及的角落,惊扰,遗忘的藤伸……
蔓延爬升的藤伸,敲醒,曾被你搁置的过往……
隐藏,却在生长;遗忘,却无从珍藏;掩埋,也还有残喘……

月光,带着被云层浸泡的轮廓,隐隐移现泛白的夜空。
悄悄走进回忆的月空,呈现心中难以释怀的过往,如同被无意激起的涟漪。
静静泛动已平坦久久的水纹,无声推移,点点反响。
月光,点亮心中微息渺渺的过往;听得到的片段,拼凑的过往。
赶不走纠绕伸展的伤感,忍不住回想的遗忘,跟随泪光摇灼眼眶的视线。
隐藏,却在生长;遗忘,却无从珍藏;掩埋,也还有残喘……
是月光,是泪光,一样明亮,却同样冰凉。

一生守候
A Life-Time Waiting

词◎武雄 / 曲◎张朵朵 / 演唱◎陈颖豪

有关守侯的,总被承诺牵系着;
有关守侯的,总被时间牵系着;
有关守侯的,总被期待牵系着。
曾经,把他承诺的信语当成力量,默默地珍藏;
把和他相聚过的时间当成回忆,秒秒整理;
还会,独自在落叶的秋天,步步量仗随他走过的街巷,回味他牵手时带来的掌温。
等待,等待,如同中了一种曼妙的毒,分不清等待的彼岸究竟是你还会是自己?
究竟,有多少个你我,在心灵的后院种下过这曼妙的毒?
痴痴等待它开出未曾有过的花;可也知道,有些话,
永远在转身的一刻成为自己最坚定的独白。
有些人,却最终在放手的瞬间成为了永恒的唯一。
等待,为你始终开启的窗帘;还有,丢失不见钟摆的时间。
等待,是我一生中那段只因你的存在而意义的过往。

花雨夜
Flower In Rainy Night

词曲◎李正帆 / 演唱◎徐晨音  

难解醉上心头的还愿昨梦。
飘逸山风溪水,温情热汤木桌,花瓣雨落入心底的柔叹憾读空席的遗缺。
舒眉展怀,散落发丝在风中的轻摆;
被冉冉轻扰的心怨,悄悄呼唤梦中呢喃的旋律。
如繁花缤纷飘落的雨儿,打落梦境的三月桃花,淋湿心底悄然静窥的日日期盼。
霞色牧场映照的温柔,难逃被风景的牵引,挥肆陶醉在不醒的梦境中独守。
痴也好,笑也好,弥留境中,独观细水长流不断不放的停驻。

当真就好
Sincerity Would Be Fine

词曲◎小虫 / 演唱◎陈颖豪、徐晨音

手指贪恋香烟的依靠,却计较缭绕的味道;
蜡烛贪恋微小的光照,却计较燃烧的失掉。
是不是相扶也计较谁先来牵靠?下雨也在乎谁的伞重要?
罢了的歇斯底里和静了的喧闹,寂静的角落终还有知寒问暖的怀抱。
终是乱了的世事纷扰,恨过的相思情了,关掉的灯闸还有你点亮的依靠。
是谁自愿饮下付出的苦药?又该将谁的好抬置在爱情的天平去比较?
曾是风花雪夜,现在都知道。
爱恨缠绕的两人世界里,有相伴便知了。
难是当真就好。

编曲、钢琴◎王鹏 录音师◎张小安 演唱◎陈颖豪、徐晨音 第一小提琴◎陈立新 第二小提琴◎元奕 中提琴◎魏宏 大提琴◎付绍克 长笛◎魏巍 单簧管◎宋强 双簧管◎许彬 手风琴◎武强 贝斯◎王洋 探戈小提◎何楠 文案◎刘星

[ 點閱次數:33015 ]

北京音乐地志——《听城》有感  ◎  Stefano
京城纪事 2007-12-28 19:27:31
Bookmark and Share

by Francis Marmande

一个遥远的听众,一位来自远方的评论者,当他对一种音乐所知甚少应该说些什么?

他开始杜撰并发挥。他试图抓住一些可依凭的音乐记忆,然后往往是一些老生常谈。为了不坠入迷雾,他反复比较。

和什么比较?和相似者。

然而比较的好处,不如说是比较未知的世界,比较不可比较之物,否则有什么意义?

在《听城》里我听到了什么?我所感受到的:从中国音乐里接受到的某种理念;中国乐器的演绎和他们的独特性; 还有,来自当今的共同世界的电子效果,贝斯,是的!贝斯,键盘,非中国式的敲击,调式的和谐性,注入东方音乐的传统演奏方式的和弦。

使其完成的是气氛,层层声响,那些包裹物或到处悬挂着神秘旋律的东方织毯。

我听到了我从未领会的曼妙:三弦的华彩,唢呐的激荡,笛子的宁静的忧虑,某种沉思的姿势(《祈年曙光》),也许我阐释得有偏差。

其实音乐使我陷入了一种双重疏离的熟悉之中:充满中国的观念和当代的标签,而这正是当今世界的表征。

在那里,赤裸,开放,充满对我既不认识、也辨认不出之物的确认性回响,我甚至听到某种被技巧冲淡了的韵味(至少这是我的想法,但说到西方和非洲音乐,我认为也同样),乐器及我所不知道的、令我欣喜的演奏方式所过分渲染的真实感。

声音,声音,声音。所有那些在生命中和在钟鸣中持续着的。
我彷佛看见了北京;我杜撰着她,幻想着她,经历着她……

法语原文
GÉOGRAPHIES DE PÉKIN
Francis Marmande

Que dit un auditeur de loin, un critique venu du lointain, quand il ne sait rien d’une musique ?

Il invente. Il brode. Il se raccroche aux branches et aux clichés. Et pour ne pas tomber, il compare.

A quoi ?

A ce qui se ressemble.

Or l’intérêt de comparer, ce serait plutôt de comparer les mondes inconnus, comparer ce qui ne se compare pas, sinon, à quoi bon ?

Qu’entends-je dans Tons de Pékin ? Ce que je crois connaître : certaine idée reçue des musiques chinoises ; le traitement des instruments et leur singularité ; plus, issus du monde actuel et généralisé, les effets électroniques, les basses, ah oui, les basses, les claviers, les percussions non chinoises, les harmonies modales, les accords instillés dans le traitement traditionnel des musiques.

Et pour finir, des climats, des nappes de sons, les enrobages ou les tapis mélodiques qui se sont répandus partout.

Qu’entends-je que j’ignore : la splendeur des SanXian, le trouble de la SuoNa (dont même la désignation de “trompette” me déroute), l’inquiétude sereine du Dizi, certain aspect méditatif (Lumière de l’aube de l’Autel du Ciel) qu’il n’est pas impossible que j’interprète de travers.

En fait, je me retrouve dans une sorte de double familiarité dépaysée : l’idée de la Chine et la marque du contemporain, qui serait le signe du monde actuel.

Et là, nu, ouvert, plein de reconnaissance pour ce que je ne connais ni ne reconnais, j’entends même affadis par la technique (du moins est-ce l’idée que je m’en fais, mais je pense de même s’il s’agit de musique occidentale ou africaine), la vérité surexposée d’instruments et de façons de les jouer que j’ignore et qui m’enchante.

Le son, le son, le son. Tout ce qui maintient en vie et en alerte. Je vois Pékin : je veux dire que je l’invente et la fantasme et la vis.

Francis Marmande(弗朗西斯·马赫芒德)为欧洲著名乐评人、爵士音乐家、法国《世界报》文化版主笔和巴黎第七大学法国文学系教授。

[ 點閱次數:30206 ]

【2007年新品发布】《听城》——用全新的耳朵聆听北京城  ◎  Stefano   附影音/Podcast
京城纪事 2007-12-17 17:39:50
Bookmark and Share

聆听•北京
建筑 人文 往昔 风景

恢弘大气的原创地理音乐篇章,挑战你的听觉想象

点燃“音乐与北京的对话”灵动概念,用音符描绘风景, 让听觉引领心灵感受流动的皇城意象!将凝固的、意象的北京印象融入全新精彩旋律。“十二乐坊”前音乐总监、青年音乐家郭亚庆,香港中乐团唢呐首席、著名新世纪音乐演奏家郭雅志联袂领衔,融合中西音乐美学,推出这张凝聚东方民族器乐、电子音乐与五声音律的精彩原创音乐大碟!

青年音乐家郭亚庆历时一年精心编曲创作,集结中外著名音乐制作人、器乐高手与亚洲顶尖录音团队,联手精心打造民乐音色和当代跨界曲风相融汇的新听觉饕餮!10首精彩的原创乐曲,勾勒出北京城穿越金戈铁马朝代更替的历史尘烟和现代都市灵动的鲜活气息,以北京著名风景为创作契机的现代音乐元素将一幅幅鲜活优美的北京画卷徐徐铺将开来。

整张专辑创作录制在北京与香港两地同时进行,按照发烧音乐最高规格精心录制;特邀香港著名母带工程师黎承昌(香港纬讯公司)全程打造DSD后期音响技术,《听城》(北京篇)选取优质金盘压制碟片保证极致聆听音效,追求让专业听众也为之震撼的音乐体验。也是一张向2008奥运北京献礼的本土原创发烧音乐精品!

重点推介

◎青年作曲家“郭亚庆”全新民乐新世纪音乐大碟,融合中西音乐美学、凝聚电子音乐、东方民族器乐与五声音律的精彩原创音乐大碟!由香港中乐团唢呐首席、著名新世纪音乐演奏家郭雅志领衔演奏。
◎“音乐与皇城北京的对话”灵动概念,以北京城为创作引线,将凝固的、意象的皇城印象融入全新精彩旋律。也是一张向2008奥运北京献礼的本土原创发烧音乐精品!
◎整张专辑创作录制在北京与香港两地同时进行,按照发烧音乐最高规格精心录制;由香港著名母带工程师黎承昌一手打造DSD录音天碟,让专业听众为之震撼的音乐听觉感受。
◎入选TOM音乐网主题“耳朵带你去旅行”系列音乐专题之“与北京有关的专辑”推荐专题。

曲目 Programme:

01. 盛世四合Prosperous Quadrangles三弦◎张瀚【4:47】

02. 钟鼓晨曦Daybreak with sound of clochard管子、埙、竹笛、笙◎郭雅志【5:19】

03. 胡同漫步Promenade in HuTong 古筝◎周健楠【4:15】

04. 紫禁神思Meditation in the Forbidden City唢呐、埙、葫芦丝◎郭雅志/扬琴◎杨松梅【6:13】

05. 颐和清漪Ripples of lake in the Summer Palace二胡◎何涛/扬琴◎杨松梅【4:46】

06. 夜阑什刹Still night of Shi Cha lake新世纪电子乐【5:28】
07. 居庸暮色Crepuscule at JuYong Fort低音唢呐(东北大杆)、埙◎郭雅志【4:29】
08. 祈年曙光Sunrise in the Temple of Heaven新笛、竹笛、箫◎王华【6:36】

09. 夕照皇城根 Afterglow at the palais wall唢呐、埙、葫芦丝◎郭雅志/扬琴◎杨松梅【1:42】
10. 听城The Voices of Beijing竹笛◎王华【5:35】

部分音乐评论:

“……在《听城》里我所感受到的:从中国音乐里接受到的某种理念;中国乐器的演绎和他们的独特性; 还有,来自当今的共同世界的电子效果,贝斯,是的!贝斯,键盘,非中国式的敲击,调式的和谐性,注入东方音乐的传统演奏方式的和弦。
使其完成的是气氛,层层声响,那些包裹物或到处悬挂着神秘旋律的东方织毯。

我听到了我从未领会的曼妙:三弦的华彩,唢呐的激荡,笛子的宁静的忧虑,某种沉思的姿势(《祈年曙光》)……乐器及我所不知道的、令我欣喜的演奏方式所渲染的真实感。

声音,声音,声音。所有那些在生命中和在钟鸣中持续着的。我彷佛看见了北京;我杜撰着她,幻想着她,经历着她……

Francis Marmande(弗朗西斯•马赫芒德)
欧洲著名乐评人/爵士音乐家
法国《世界报》文化版主笔

【亚洲元素】音乐厂牌说明:
“亚洲元素”音乐品牌致力于当代中国原创新音乐的推动发展和亚洲元素听觉风格,首推HIFI地理音乐“听城”系列与东方亚文化(Subculture)主题音乐系列,丰富扩大当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半径及视野。

[ 點閱次數:32610 ]

印度鼓王Zakir Hussien  ◎  Stefano
音乐杂记 2007-08-19 00:53:51
Bookmark and Share

6月13日下班后,待在办公室,随意的点击在机器里的音乐——Zakir Hussien 的专辑《Essence of Rhythm》,看着刚买的《南怀瑾的演讲录》,似乎完全不搭调的两种文化结合,却有别样的感受。

细致多变的Tabla鼓点,在隐约的陪衬器乐下,像淙淙的泉水涌出水面,清澈甘冽;像是通灵的脉搏器,按摩你内心的焦躁不安。乐章由缓变急,Zakir的演奏手法总是那么淡定自诺。不论是演唱家或是演奏家,能待在台上连续演奏20-30分钟的大曲目,必需要有坚定的乐曲驾驭能力,能驰骋在音乐的疆域里,而始终感觉在一个严谨传统风格的“度”里,是非常难得的。听了Zakir Hussien这张专辑,你就能体会什么叫酣畅淋漓的音乐感受。

晚上接到Calvin的电话,说他刚听完Zakir Hussien的音乐会,我还以为他在开玩笑。这类事情,经历已不止一次了,第一次是听女高音Farrar的专辑,就得知她当天去世的消息,当时还感叹与她的缘份来得太晚;另一个是Muzio,一个30年代欧美当红的意大利女高音,当时一直酝酿为她写篇介绍她生平歌艺的文章,等通宵完成的当天,竟发现正是她的忌日。事情没有刻意安排,却总来得如此巧合,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冥冥中的造化安排。


Essence Of Rhythm - Zakir Hussein
Catalog #5369432
Release date 7/28/1998
Verve Records

◎一些相关连接
http://star-ecentral.com/news/story.asp?file=/2007/6/8/music/17949764&sec=music
http://www.drummerworld.com/drummers/Zakir_Hussein.html

[ 點閱次數:32959 ]

歌唱的艺术与男高音集锦  ◎  Stefano
音乐杂记 2007-08-13 19:16:20
Bookmark and Share

在上个世纪初无声电影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当时在人们的耳里回响着的,是如诗一样的旋律——用钢琴与小提琴伴奏的影画。在剧院里总会听到人们的欢笑声,渐渐的,电影成为人们生活上必不可少的欢乐泉源。而歌剧作为当时的剧院演出形式,也开始逐渐的进入电影市场。人们开始结合艺术与新科技。录音与电影成为歌唱家走红必不可少的新途径。

这一次介绍给大家的这两部DVD《歌唱的艺术》(The Art of Singing)与《男高音演出集锦》(Great Tenor Performances),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歌唱家的演唱艺术。而有很多歌唱家的名声,以前我们只能通过歌剧院转来的消息,或是从录音听到他们的美妙的歌声,却不曾亲眼目睹其伟大的实况演唱。但是这两部影碟却弥补了我们的遗憾。


从《歌唱的艺术》到《男高音演出集锦》的影碟展示,从卡鲁索歌剧黄金时代到当代的整个歌剧的发展脉络,从黑白到彩色的过渡,我们不仅可以亲眼目睹这些大师们的风采、聆听他们高超的演唱技巧,同时也可了解到随这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艺术家们的表演也在起着巨大的变化——从外在的单调程式化演变到更加接近生活的舞台演绎。随着新科技日趋完善,所记录的舞台上艺术家的更加真实、逼真,舞台灯光效果也越来越唯美、堂皇,但是只可惜歌唱家的声音刻画和歌唱技巧的掌握且越发缺乏深刻性。

《歌唱的艺术》记录了从1907年卡鲁索开始到1974年维可斯27位超级歌唱家的歌唱表演。在当年很多电影公司都会从歌剧演员挑出最优秀的来拍摄电影,像卡鲁索(Enrico Caruso)、吉利(Beniamino Gigli)、沙里亚宾(Fyodor Chaliapin)等人,他们都曾参与过电影拍摄的工作。尤其是吉利,他在有生之年拍摄的电影长三十多部,而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是他在1933年4月3日在伦敦金斯威大厅(Kingway Hall)录制唱片时的情景,记录了当时78转蜡版刻录的录音过程。

很多传奇性的歌唱家,如特特尔拉契尼(Luisa Tetrazzini 1871-1940)、斯奇巴(Tito Schipa 1888-1965)、马蒂内里(Giovanni Martinelli 1885-1969)、苏贝尔维亚(Conchita Supervia 1895-1936)、庞赛莱(Rosa Ponselle 1897-1980)、Kirsten Flagstad等等,充分的表现了他们的舞台魅力和歌唱实力。通过影碟,对于学习声乐的教师与学生而言,除了聆听大师的演唱,还可以看到大师们的歌唱时的肢体与脸部动作,无疑是一部很好的教学材料。对于歌剧迷而言,更是一席丰富非常的响宴。


而《男高音演出集锦》则是在这20年里,记录了当代男高音歌唱家的最辉煌的演出实况。我们看到卡瑞拉斯稚嫩的脸庞在1984与85年演唱的威尔第《伦巴底人》和乔尔达诺《安德利亚·谢尔奈》的咏叹调、帕瓦落地1981年三番市歌剧院演唱的《阿依达》和多明戈1981年、82年和83年分别演出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普契尼《西部女郎》和《曼侬·莱斯科》的歌剧咏叹调。那真挚的演唱,声音的柔韧性与感染力,展现了真正的歌唱家风采,全场为之欢呼。反观此次的紫禁城三高演出,在很多乐段已经失去了当年他们所拥有的Legato singing(连线的歌唱),真的不得不感叹岁月催人老的实实。不是他们现在表现不好,只因为他们曾经太好过。。。。

除了三高外,我们也看到55岁维克斯(Jon Vickes)演唱的《参孙与达丽拉》与三高同一时期的杰出男高音,像以抒情角色著称的西班牙男高音阿拉伽尔(Giacomo Aragall)演唱的《星光灿烂》和《奇妙的和谐》和意大利男高音科索蒂(Max-Rene Cosotti)所演唱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在70年代崛起的优秀美国抒情男高音斯科夫(Neil Schoff)与科特尔芭斯(Ilena Cotrubas)在1982年在科文特花园同台演唱的《波西米亚人》和在1983年所演唱的《茶花女》。还有一批戏剧男高音,像以威尔第《游吟诗人》著称的波尼索利(Franco Bonisolli)所演唱的《熊熊烈火》、俄罗斯戏剧男高音阿兰托夫(Viladimir Atlantov)所演唱的《奥赛罗》和曾与“黄金号角”莫纳科(Mario del Monaco)学习过的马丁努契(Nicolai Martinucci)所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再加上在80-90年代涌出的歌剧新秀,像被媒体誉为“第四大男高音”的阿拉尼亚(Roberto Alagna)所演唱的法文版威尔第《唐·卡洛》(Don Carlo)和英国男高音安斯利(John Mark Ainsley)演唱的《唐·乔瓦尼》(Don Giovanni)的歌剧选段。展现了一幅幅男高音演唱精品。

相信通过这两盘DVD,朋友们能对歌唱的艺术的整体演变过程与歌唱家的介绍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是由于篇幅有限,仍然还有许多歌唱大师并未收录其中,不能说不是遗憾。我想这两盘DVD只是一次概括性的介绍,若要真正的领略歌唱艺术的魅力,最直接的方式是到歌剧院去亲自聆听。

原载于2001年第9期《高保真音响》杂志 视听指北栏目

[ 點閱次數:31677 ]

陕北民歌合唱队成立的缘起及其历程  ◎  Stefano
民歌版块 2006-08-05 16:57:36
Bookmark and Share

◎原中央歌舞团团长、指挥家兼作曲家王方亮写于2004年5月。北京。
王方亮

1951年夏秋之交,由国家组织的中国青年文工团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青联欢节之后又赴东欧等八个国家访问演出,宣传新中国,同时也向这些国家的先进文化、思想、建设以及组织形式学习,时间达一年零一个月。1952年秋回国后,在文化部的倡议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于当年12月初,在中国青年文工团的基础上又从全国调集了音乐舞蹈方面的专家组建了国家的第一个歌舞团——中央歌舞团,同时,歌舞团需要建立一支民歌合唱队。经文化部及团领导商定,由陕北建立为好,原因有三:一是陕北民歌有独特的风格;二是陕北民歌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并且陕北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之一,产生了许多歌颂党和革命的民歌;三是许多老同志曾在陕北学习、研究陕北文艺有基础。为了继承、发展陕北民歌并用多声部合唱形式来发展民歌合唱艺术,陕北民歌合唱队,就这样于1952年底诞生了。

我和张树楠同志受命负责组建这支民歌合唱队,于是,我们便赴陕北地区招生。在陕北地区各级政府、文化馆、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走乡串户去招收那些嗓音条件好并喜爱陕北民歌的青年。最后,在几千名报名者当中选拔了34名青年(其中30名女队员,4名男队员),这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吧!第一批被招收的队员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到了北京,12月初参加了1952年第一个国家歌舞团——中央歌舞团的成立大会,组成了5个业务队之一的民歌合唱队。

学好民歌是打好民歌合唱的基础。招收来的合唱队员,人虽是陕北人,但对陕北民歌所知甚少,因此学习陕北民歌并牢牢地掌握演唱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是首要任务。记得中国青年文工团在国外演出时,访问过许多国家的民间合唱团体,他们的队员大多来自民间歌手,每人都掌握了几百首民歌。访问保加利亚国家民歌合唱团时,他们介绍每个队员必须掌握几百首民歌方能人选。根据这一经验,1953年春,团领导决定把队伍拉回到陕北进行培训。我们带上了基本乐理课教员、文化教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到达陕北绥德清水沟,租了10孔窑洞,开始了基本训练。我们请了民歌艺人蒋喜祥、王喜祥、高振林等老师来队教唱民歌。当时规定每礼拜汇报一次学习成果,然后老师讲评。在学习民歌、加强合唱的基本训练期间,其他基本乐理课、文化课均照常进行。在绥德经过半年多的培训,返回北京。回京后,仍与民歌艺人不断保持联系,还经常请他们来京授课。(1956年我们曾再次把队伍拉回到陕北榆林,学习榆林小曲,历时两个月。)

队伍自陕北绥德返回北京后不久,团里举行了一次全团性的、开放性的(请北京音乐界的人士)业务汇报会,民歌合唱队共汇报了三首曲目:1.《三十里铺》合唱曲(陕北民歌,王方亮编曲);2.《对面沟里流河水》合唱曲(陕北民歌,王方亮编曲);3.《对花》(陕北民歌)。当这三首曲目演唱过后,当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陕北民歌所独具的那种艺术魅力及未曾听过的合唱音响,让大家感到非常惊喜。许多在延安生活工作过的老同志都为之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鼓舞。

1954年冬季,民歌合唱队参加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古典、民间音乐巡回演出团”赴全国十大城市巡回演出。在为期两个月的演出活动中,演出团还特别邀请了四位古典音乐名家,他们是古琴大师查阜西、管平湖,二胡演奏家蒋风之,琵琶演奏家李庭松,邀请了由民乐家秦鹏章先生指挥的中央歌舞团民族乐队。中国音协主办这次演出活动旨在向全国推荐对民族民间音乐挖掘、整理、创新的经验,并且广泛征求各地的意见。演出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广大观众及同行的热烈欢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在能容纳数万观众的上海文化广场演出时,当听了陕北民歌合唱队的演唱后,广大观众中响起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谢幕达五六次之多。陕北民歌所独具的高亢、浑厚、悠扬、清新而质朴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每次在音乐会之后要相继召开由当地的专家、学者、广大观众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在全国都能成立这样的团体,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将会出现更为绚丽多彩的局面!

民歌合唱队经过这次十大城市的巡演,在全国扩大了影响,更增进了广大观众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热爱。在巡演之后不久,全国有江苏、浙江、辽宁等省先后相继成立了民歌合唱队(组)。中国音协主办的这次巡演活动对各地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民歌合唱队的影响在不断扩大,演唱水平在不断提高,曲目在不断增多。1956年全国举办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民歌合唱队理所当然地参加了这次盛会,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专场演出。当演唱完《三十里铺》、《红军哥哥回来了》之后,合唱队员都清楚地看到了毛主席、周总理在台下带头鼓掌,大家受到了莫大的鼓舞,那难忘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每个合唱队员的脑海中。在这次演出中,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了纪录片,在全国播放。这里,不能不使我们深深地怀念敬爱的周总理,他对民歌合唱队的建设与成长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护。记得有一次周总理亲临审查为外国元首演出的节目,当民歌合唱队唱完时,周总理在观众席中兴致勃勃地喊道:“再唱个《兰花花》好不好?”我们当即演唱了这首全国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兰花花》。更令人感动的是,陕北民歌合唱队演出服装的款式(中央歌舞团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设计)还都是周总理亲自审定的呢!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习继承并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这也更增强了我们全体民歌队员一定要学习好演唱好民歌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不断地吸收陕北民歌的营养,我们还将陕北民歌艺人专门请到北京来教授陕北民歌。从1953年到1958年六年的时间里,所有合唱队员所掌握的陕北民歌总有400余首,我们从众多数量里筛选出一些改编成合唱曲目,不断丰富更新演唱曲目。与此同时,我们还请了团外的作曲家为合唱队编写合唱曲。

这六年中演唱过的合唱曲目计有:

《三十里铺》(王方亮编曲)
《茉莉花》(谷建芬编曲)
《对面沟里流河水》(王方亮编曲)
《兰花花》(王方亮编曲)
《红军哥哥回来了》(王方亮编曲)
《绣荷包》(王方亮编曲)
《走西口》(张树楠编曲)
《赶骡子调》(王方亮编曲)
《冻冰歌》(李群编曲)
《五更鸟》(马可编曲)
《妇女打硪歌》(李尼编曲)
《土地还家》(山西民歌袁家骏编曲)
《对花》(齐唱)
《夫妻逗趣》(齐唱)
《女孩担水》(齐唱)

20世纪50年代上海唱片厂,还特别灌制了《三十里铺》、《对花》、《对面沟里流河水》、《冻冰歌》,唱片流行全国,中央广播电台同时还录制了其他曲目向全国播放。

除此之外,合唱队在赴全国各地演出过程中还不断地向当地民歌学习,丰富演唱曲目;还尝试着学习外国民歌,来扩大演唱范围,如学了前苏联民歌合唱曲《田野静悄悄》、《妈妈要我出 嫁》、《山楂树》等,在为外宾的演出中受到了极大欢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周总理还表扬了合唱队并与合唱队员合影留念。

自1953年到1958年这六年是合唱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演唱质量、不断创造辉煌的六年,在全国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了,许多老同志老同行还不时地问及合唱队的情况,深切地怀念着留给他们陕北民歌那高亢纯朴而优美动听歌声的合唱队员们。

1958年冬,某些有关领导认为合唱队的演唱曲目有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发展,合唱队应回到陕北去。不久,合唱队被精简下放到了陕西省延安歌舞剧团,作为其中的一个队。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合唱队被“综合”利用了(参加团内的跳舞、演戏等等),如何发挥民歌合唱艺术方面的专业技能,逐渐淡忘了。由于诸多情况的变化,1962年延安歌舞剧团以经济困难为由首先把合唱队给精简掉了,合唱队员被分配到当地各相关单位工作去了。就这样,这支党和国家精心培育的深受广大群众热爱的陕北民歌合唱队消失了!

今天,仍有许多老同志、老同行、老观众常常问道:

“陕北民歌合唱队如今在哪里?”
“怎么听不见了!” •

当他们一听说“解散了!”都认为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什么时候再能把陕北民歌合唱队恢复起来?”
我无言以对,只能抱憾终生。

◎在此感谢《土地与歌》网站文子与少年兄的资料提供。

[ 點閱次數:34507 ]

頁數 : 1 2 >>

意象

芍药栏边

Vaghissima sembianza d'antica donna amata, chi, dunque, v'ha ritratta contanta simiglianza ch'io guardo, e parlo, e credo d'avervi a me davanti come ai bei dì d'amor? .........by Donaudy

音樂人,游離於西洋歌劇與中國傳統民間音樂。有難以割捨的老錄音情節。音樂與文化産品策劃人。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5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7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